欢迎访问广发(中国)guangfa·官方网页版!

丹东街道老年学校首期急救培训:银龄志愿者“充电”守护社区安全

作者:象山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0

20251017日,丹东街道老年学校联合象山县红十字会开展急救技能专项培训。30余名老年志愿者通过“理论学习+实操演练”双模式,重点掌握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技能,为社区应急救援注入专业力量。

专家授课:拆解急救“黄金四分钟”

此次培训由象山县红十字会资深医护专家邹艾玲主讲。她以“时间就是生命”为核心,结合真实案例解析心脏骤停的急救逻辑:“患者倒地后,120抵达前通常有4-6分钟‘急救空窗期’,这段时间的正确施救,能将存活率提升2-3倍。”考虑到老年群体力量较弱的特点,邹老师特意将胸外按压标准从“5-6厘米深度”调整为“量力而行、持续按压”,并反复强调“宁可深度不足,不可中途停止”的原则。

进入CPR实操环节,邹艾玲采用“慢动作分解+即时纠错”帮助学员掌握要领。“手肘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完全回弹”……她蹲在模拟人旁,逐一指导学员调整姿势。56岁的志愿者黄静静练完后直呼收获满满:“以前觉得按压很简单,今天才知道频率、力度都有讲究,多亏老师手把手帮我们纠正动作。”            

AED实战:消除“不敢用”的心理障碍

AED是‘傻瓜式’救命设备,但很多人因害怕操作失误而不敢用。”针对大众对AED的普遍顾虑,邹艾玲从实物演示切入,一步步讲解使用流程:开机后粘贴电极片(右胸上部、左胸侧下方)、根据语音提示远离患者、自动分析心律并实施电击。她特别强调:“AED会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电击,绝不会误操作,大家放心用!”在后续模拟演练中,老年志愿者组成“临时急救小组”,完整完成从判断意识、呼叫急救到使用AED的全流程。老年志愿者周云珍感慨:“以前只在视频里看过AED,今天亲手操作才发现设计非常人性化,连电极片粘贴位置都有图示,根本不怕记错。”

活动意义:成为社区“关键守护者”

丹东街道老年学校现有6个社团,近百名志愿者,此次急救培训,宛如一场“及时雨”,意义非凡。对于老年志愿者而言,不仅掌握了实用急救技能,增强了自身安全保障,更能在社区服务中成为“关键守护者”。象山学院副校长张银艳表示,后续丹东街道老年学校将持续开展此类急救培训,让更多志愿者能够掌握基础急救技能,进一步激发全民学急救的热情,让社区安全防线愈发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