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余姚学院为期三天面向全体教师的“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品牌建设”专题培训在报告厅圆满收官。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对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品牌建设能力,培训特邀宁波大学马启鹏教授、浙江开放大学杨淑珺研究员、程仙平副研究员、广发(中国)guangfa·官方网页版慈溪学院陈海强研究员、浙江省基层宣讲名师赵永焕等五位专家联袂授课,为全校50余名教师奉上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盛宴。“本次培训将是一次理念更新,更是一次能力充电,我们要珍惜培训机会,认真学习提升自我,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8月28日,培训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师训站长张燕的主持中正式开启。

本次培训采用“主旨报告+场景体验+互动答疑”的立体化设计。马启鹏教授以《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为题,系统梳理了社区教育从“社区支持”到“社区提供”再到“社区治理”的演进脉络,重点解读了教育部等九部门最新文件精神,并结合慈溪横河镇“农民共富学堂”、奉化“人文行走”课程等鲜活案例,提出“实体化、项目化、多元化、品牌化”四大发展策略。老师们边听边记,不时用手机拍下“金句”,现场氛围热烈。

杨淑珺研究员聚焦“技术赋能”,以《数智赋能老年学习的浙江路径》为题,展示了“一网一码一图一景一指数”的浙江范式:打开“浙学通”长辈版,老年学员“扫码”即可预约周边课程;戴上VR眼镜,瞬间置身“5G+VR智慧课堂”;“学习积分广场”让学习成果可兑换、可流通……老师们纷纷感叹:“原来社区教育可以这么潮!”

陈海强研究员讲座主题为《赋能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品质课堂》,他从社区教育品质课堂内涵界定入手,解析品质课堂特质、阐释社区教育品质课堂价值意蕴,重点推出了社区教育品质课堂建设路径及推进策略。精准的案例分享打开了老师们为构建社区教育品质课堂添砖加瓦的思路。

赵永焕老师以《社区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宣讲主题,通过讲述《挺进四明—谭启龙的故事》、《激战四明——攻打梁弄的故事》、《文化四明—浙东鲁迅学院的故事》等十个充满力量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故事,告诫老师们要传承红色基因、铭记革命历史。老师们表示:身为余姚人,要做红色传承人、也要做四有好老师。

程仙平老师以《学习型社会建设浙江实践与发展展望》为题,提到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从国家政策到地方实践均明确方向——以教育数字化为“倍增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社区学院在未来需聚焦三大重点:一是以“浙学通”为核心,完善五级数字化学习网络,推动资源普惠;二是深化“产业-教育”融合,为技能提升搭建通道;三是激活社区学习活力,培育全民学习文化。老师们认为要以终身学习助力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为2035年全面形成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下一步,学院还将组织教师走进未来社区、老年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等一线场景开展研学实践,把培训成果真正转化为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真本领”。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充分发挥宁波市优秀教师团队——“精一”团队力量,推进“一部门一社区教育品牌”建设,让教师成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者、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