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高效推进新市民素养提升工作,8月19日,由慈溪市新市民服务中心主办、广发(中国)guangfa·官方网页版慈溪学院承办的2025年度新市民素质提升师资培训班在市社区学院正式开班。本次培训将吸引全市19个镇街道600位新市民讲师参加,涵盖村干部、网格员以及优秀新市民代表,整个培训将持续到8月下旬。

在开班仪式上,新市民服务中心副主任胡东旭指出,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然而,要实现新市民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讲师队伍。为此,他对讲师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正确认识新市民素养提升的时代重任;二是锻造过硬的讲师能力;三是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确保素养教育入脑入心。

广发(中国)guangfa·官方网页版慈溪学院副院长沈腾侠表示,为更好提升讲师们在思想引领、城市融入等方面的指导能力,学院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教学手段,将本次培训分为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两个模块,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帮助讲师掌握授课技巧、法律知识及本地文化背景,更好地服务新市民群体。

在理论教学环节,宁波调解学院副院长陈益凤聚焦家庭婚姻法及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知识,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家庭暴力、忠诚协议、抚养费纠纷等问题的处理方法,为讲师提供了实用的法律工具包。

来自桥头镇实验学校的孙建勇老师围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新市民培训讲师”展开讲解。他指出,新市民因身处异地,容易产生敏感与不安全感,因此讲课时需贴近听众实际,融入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如子女就学、居住证办理等,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幽默性和语速调控,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孙建勇强调:“只有让新市民感受到尊重和关怀,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慈溪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从地名来历到行政区划变化,再到特色文化,引导讲师利用这些内容拉近与新市民的距离,帮助他们更快融入本地生活。

在现场教学部分,学员们先后参观了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和新浦镇荣誉村乡音驿站。园区负责人史雪青向大家介绍了园区概况及其产教融合、产研融合的发展路径,并分享了入驻企业的成功经验。这一环节不仅开阔了讲师们的视野,也为他们设计职业技能课程提供了借鉴。


而在新浦镇荣誉村,乡音驿站负责人何勇波围绕新市民志愿服务、矛盾调解案例等内容进行了经验交流。他提到,新浦镇乡音公益志愿服务队,让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关爱老人、巡河环保等多种形式,促进了新老市民之间的融合。同时,他还分享了两起纠纷调解的成功案例,展现了基层调解工作的智慧与成效。


此次培训不仅是慈溪市新市民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探索。随着新市民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他们的文明素养、职业能力、法治意识等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师资培训,慈溪市正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环境,让每一位新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实现个人价值。


